Plataforma平台文章

穹頂之下,誰能逃逸?

最近北美洲的西岸迎來了一個「熱穹頂」(heat dome),造成了數百人死亡。在加拿大的英屬哥倫比亞省更錄得超過攝氏45度的高溫,是以前從來沒有過的紀錄。從來夏季平均溫度只有約攝氏24度的該個加拿大省份,對是次的熱浪來襲完全措手不及。

習慣了涼快夏季的城市大部分都沒有安裝冷氣機,現在因為熱浪必須要四處尋找冷氣的地方「避難」,有家歸不得。而在穹頂下的城市基建亦受到考驗,路面過度受熱到變形;連電纜亦因高溫而開始溶化和膨脹,令公共交通系統不能如常運作。

熱穹頂不僅影響陸地上生活的人們和動植物,對水下的生物更是有毀滅性的損害。根據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生物學家預計,這次的異常高溫可能已讓超過10億的海洋生物活活熱死。

這個讓所有生物受盡煎熬的熱穹頂,是由哪裡來的?答案或許正正是在受苦的人們。

熱浪的定義通常是按當地的天氣條件而定,一般只要有幾天的溫度高於當地同期的平均溫度就可以稱為熱浪。而這次持續高溫的「熱穹頂」現象形成,其中關係跨海洋之間的溫度差異、反氣旋及氣候變化所至的升溫。

去年正是「東太平洋降溫階段」,即在太平洋東面(即北美洲)的海面溫度較西面(即亞洲、大洋洲)低,而西太平洋的高溫海面讓上方的空氣變暖,暖空氣隨盛行風吹至東面。剛好在東面有一股高壓反氣旋,有如一個蓋子一樣將吹來的暖空氣壓住。

在熱穹頂下的地區就有如一個對流式焗爐,暖空氣在高氣壓下無法散去,而冷的氣流亦無法進入。不僅如此,受氣候變化而上升的溫度亦令熱浪變得更強烈。

對於這種「千年一遇」的極端熱浪出現頻繁的原因,眾多氣候科學家,包括來自世界氣象組織及英國氣象局的專家已有共識,紛紛表示如果沒有氣候變化的影響,這場熱浪幾乎是不可能發生;而氣候變化只會繼續增加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

在去年發佈的《柳葉刀2030倒計時》中國版報告就指出,65歲以上老人在2019年遭受的熱浪日子比2000年的基準年多13天;而過去20年間,因熱浪相關疾病而死亡的人數亦上升了4倍。的確,根據《2019年中國氣候公報》的數據顯示,2019年是史上第五高溫的年份,而且高溫日數亦成歷史第二多。

極端熱浪不單會引發中暑和熱衰竭,亦會引起與高溫有關的疾病,包括心血管和呼吸系統併發症等。除了會對人體健康構成危害,極端熱浪也會影響農業和能源業等對人類極為重要的產業,進一步威脅公共衛生及健康。

至今,全球平均溫度已比人類開始大量燃燒化石燃料之前上升了攝氏1.2度。而且以目前的碳排放量,將會在本世紀內上升超過攝氏3度。這些數字看似簡單細微,但它們誘發的傷亡和痛苦卻是數以億計。在同一個穹頂之下,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想在未來是安然無恙而非九死一生,今天就必需要馬上行動,讓氣候變化緩慢下來。

伍靖楓 – 02/08/2021

(文章選自Plataforma平台, 連結:https://www.plataformamedia.com/zh-hant/2021/08/02/穹頂之下,誰能逃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