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taforma平台文章

電動車的奇妙旅程—從新加坡到澳門

電動車為全球普及趨勢是必然的。例如去年11月,中國國務院就已頒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到2025年,電動車銷量要佔所有新車銷量的20%。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日本政府也提出了到2035年使純電動汽車等電動車在乘用車新車銷量中佔比達到100%的目標。歐洲國家如英、德、法、瑞典、丹麥從2030年起會陸續禁止新售燃油車。美國也宣佈計劃到2030年電動車佔總銷量40% 至50%的目標,並為在2026年前減少污染提出新的汽車排放規定。

至於澳門,根據第5/2002號法律《機動車輛稅規章》的規定,只使用石油燃料替代能源的新機動車輛(例如電動車輛),當作出新機動車輛移轉時,可向財政局申請豁免機動車輛稅。這有點類似新加坡的早鳥優惠制度,不過澳門並沒有訂明稅款優惠何時結束。除此之外,筆者認為澳門大可以參考新加坡的車輛排放計劃(VES),以有奬有罰制度更能推動電動車的吸引力。

那麼,究竟為什麼電動車的普及在澳門仍然是停滯不前呢?筆者認為主要原因是利益的問題。澳門目前有約10萬輛重型電單車,若計算每個星期入油一次約50元,加油站每個月就大概有500萬元的收入,這只是以耗油量少的電單車為計算單位。可想而知,石油集團公司會是電動車的發展的一大阻力。如果政府可以主導推動電動車,例如是鼓勵電動車商舉辦試駕日、普及使用電動車相比燃油車的效益、在各公共停車場興建更多充電位,就有更多誘因去驅使購買者考慮購買電動車。

目前新加坡全國只有1500輛電動車,卻有2000個充電樁,而新加坡政府仍有計劃在2030年前興建超過6萬個充電樁,其中4萬個在公共停車場,2萬個在私人場所。為了推動計劃,政府會向希望安裝此類充電器的共管公寓和私人公寓提供一項新撥款,以抵消安裝充電器組件成本的一半。根據澳門環境保護局的資料,截至2021年8月31日,全澳共有電動車1989輛,其中輕型汽車1489輛。但現時全澳卻只有200個輕型汽車充電位,相當於每一個充電位要7人左右輪流使用。以Tesla 3型號為例,一般充電時間約為6小時,超充只需1小時左右,數據上200個充電位理應足夠提供。但因為充電位位置並不集中,而且充電的時間多為晚上居民休息時間,排隊等待充電的情況也是每日在發生。另外,某些車輛品牌如Tesla、蔚來等等有特定的充電樁可使用,卻多數設置於酒店停車場內,產生公共充電樁有空缺但卻沒有人使用的情況。

充電位使用者的習慣也是另一考量。據了解,不少使用者在充完電後不離開,導致本來已經有限的充電位的情況更加緊張。另外,有個別停車場的充電位是壞的,雖已反映情況但卻沒有跟進。上面種種問題都是阻礙電動車發展的因素。筆者認為可以沿用現在的咪錶制度,甚至是分級制度(例如是充電中的車位收費較便宜),相信都能有效阻止以上不文明的行為。

新加坡政府為了向大眾推動電動車的好處,特別成立了國家電動汽車中心(NEVC),這包括加快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制定電動汽車法規和標準,以及在新加坡培育強大的電動汽車生態系統。 NEVC 與相關政府機構和行業利益相關者密切合作,並在新加坡開展新的電動汽車相關活動。 這促進了新加坡電動汽車相關新技術的安全和創新發展。筆者認為澳門可以參考新加坡,特別成立一個機構去執行所有電動車相關的工作,也有助於大眾在查閱資訊時有更統一、更方便的渠道。

澳門地方小,人口和樓宇密度皆為世界之最,33平方公里的地方有達20多萬輛車輛。長遠來說,電動車發展絕對有助於減少嘈音和空氣污染。另外中國內地近年來積極發展電動車,因此未來單牌電動車在往返兩地也只會越來越方便。總結下來,發展電動車的好處其實是涵蓋短線到長時間的,關鍵就只是在於政府是否願意做領頭羊的角色而已。

黃韋然 – 20/10/2021

(文章選自Plataforma平台, 連結:https://www.plataformamedia.com/zh-hant/2021/10/20/電動車的奇妙旅程-從新加坡到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