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樟宜機場,占地約1.4萬平方公尺,是連接超過80個國家的重要樞紐。機場共有4座航廈,目前亦正準備興建第5航廈。機場的交通運輸非常方便。附近有直達市中心的輕軌系統,而在航廈之間均可通過步行、使用輕軌列車自由穿梭或以接駁巴士方式到達。
而機場的室內設施也是首屈一指的,各大航廈都有其特色,包括室外屋頂花園、象徵大自然的瀑布和綠牆,其中不能不提的還有星耀樟宜,裡面有「雨漩渦」、星空花園和目不暇給的遊樂設施。
雖然疫情正在肆虐全球,機場在2020年的客流量只跌落到1,000萬,但樟宜機場的升級卻持續有序地進行中。
延伸閱讀:海上運輸的可持續性取決於人
除了基建發展外,樟宜機場在可持續發展的披露亦十分詳細。機場每年的可持續發展報告都把所有相關數據列出。據官方報告顯示,機場分別已在機場碳認證計劃(Airport Carbon Accreditation)中得到了第三級的最佳化碳管理標章、而在機場安全上亦達到零員工因工死亡和在國際航空公司飛行員聯合會協會中得到的無缺陷評級。
機場亦奉行ISO14001:2015環境管理系統(EMS),每年審核一次,以認證確定機場遵循ISO的「計劃-執行-檢查-行動」管理原則。因此,機場的溫室氣體排放和電力總消耗已於2020至2021年度較去年度下降達50%。此外,由於某些時刻的人流較少,機場也設置了感應器去控制燈光,最大限度減少機場的電力浪費。
延伸閱讀:2020年溫室氣體濃度、全球海平面及溫度升幅均破紀錄
在用水管理也有一定的標準,例如是改造節水設備、收集雨水、回收冷卻水用於冷卻塔和再用水等。在減廢方面,機場在2020至2021年度的廢物產量較去年度同期減少82%,而焚燒廢物的比例也減少15%。
可見新加坡樟宜機場在可持續發展上下了不少工夫。而且他們亦不斷追求每一年都有所進步。以上提及的數據都能直接從官方網站上獲得,變相也鼓勵民眾監督他們的運作和表現。
把目光聚焦回澳門最鄰近的城市-香港。香港國際機場作為全球最繁忙的機場之一,在建築的設計、建造和運營也實施了35項永續發展技術。他們已計劃興建適應環境條件的中場客運廊,兩邊的幕牆運用高性能玻璃,可以反射40%太陽熱量。朝北的天窗亦減少白天對人工照明的需求。灰水和冷凝水經過收集、處理並重新用於製冷系統的補充水。樓頂亦會安裝共1,200平方公尺的光伏太陽能電池板,以收集可再生能源。另外,他們也使用不含高揮發性之物料、設置種植槽及綠化牆、提供充電設施供電動車及電動地勤設備使用等措施,致力於從機場的多方面促進可持續發展。至於澳門的情況又怎樣呢?
在交通方面,澳門輕軌系統的氹仔碼頭站和機場站已能有效連接現在甚至未來的需求,凌晨的時間則可增設接駁巴士接送或加長該路段輕軌系統營運時間。聯外交通也相當發達,假以時日只要能夠與關閘、橫琴和新城A區相連接,加上接駁公共交通或步行十幾分鐘便到達澳門舊城區的特色景點,必定能進一步昇華澳門的國際旅遊休閒中心地位。
延伸閱讀:澳門空運應吸引更多廉航業者,轉機業務
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已決定以現時的北安客運碼頭改為機場第二航廈。除了所有必備設施外,筆者建議可參考新加坡機場的室內設計,增添代表澳門的元素,例如是以澳門歷史城區、文化遺產、土生葡人和傳統文化入手。另外,由於澳門機場現時接待的遊客主要來自中國內地,因此也可以從澳門和內地各城市的合作入手,放設各種特色小展覽,也能讓遊客有共鳴和更親切的感受。
而在可持續發展表現方面,現時並未見澳門國際機場公佈類似的報告。在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的網站中,也僅有一個頁面說明機場內添置了各類植物和使用電動車等圖片,但卻未見實際數據。因此筆者認為澳門國際機場可以在披露實際行動和表現上更透明,讓市民有效地監督和提升其自身的可持續發展管理。
黃韋然 – 17/12/2021
(文章選自Plataforma平台, 連結:https://www.plataformamedia.com/zh-hant/2021/12/17/從機場中學習可持續發展的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