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taforma平台文章

「綠色復甦」的機遇

疫情已維持了兩年,雖然令可持續發展的進程倒退,但亦可以是一個令世界變得更好的機會,特別是通過環境和經濟之間的關係。

氣候變化和生態多樣性的喪失是今次疫情發生的溫床。氣候變化和棲息地被破壞等原因,令各種原來不會接觸的動物將病毒互相傳染,而人口增長和居住地的擴展使人類與野生動物的距離越來越近,疾病的傳播和大流行容易一觸即發。

原來的經濟模式過度開發環境和自然資源,其過程產生的廢氣及污染令環境進一步受損,最後亦導致人類健康出現危機,還會導致經濟受挫。這次的疫情清晰地傳遞了一個訊息─「常規」的做法並不足以令我們從疫情中恢復過來,更別論預防同樣的情況再次發生。如果我們要從疫情中復甦並變得更好,經濟發展必須朝著修補自然的方向走。

有見及此,許多國家在準備復甦計劃時將重點放在環保的元素上。「綠色復甦」計劃將經濟的措施與氣候目標結合,政策覆蓋能源轉型、綠色交通、低碳建築及生態系統復修等。根據牛津大學依全球50大國家公佈的支出預算的分析,在2020年,約有3,400億美金(約2.7兆澳門元)的公共支出會投放在綠色項目上。而據國家財政部公佈的數據,2020年全國用於節能環保的支出達人民幣6,300億(約7,900億澳門元)。

全球的綠色經濟規模也越來越大。英國指數公司富時羅素追蹤了全球約3,000家與綠色經濟對口的上市公司(包括能源生產、環境資源和可持續糧食和農業等),並發現這些公司在2020年產生的「綠色收入」相當於4.3兆美元(約34兆澳門元),而且每年增長率為8%。中國的綠色金融市場更成為為全球最大之一。綠色信貸規模在2021年二季度末為13.92兆元人民幣,按年增長26.5%。

隨著綠色經濟的規模越大,綠色工作機會也越來越多。

世界經濟論壇指出,若將現時的資源利用和建設系統轉型成對自然更友善,將可帶來10兆美元(約80兆澳門元)的商機,以及創造395萬個工作崗位。同樣地,城市轉型聯盟預計全球城市的低碳轉型會帶來23.9兆美元(約192兆澳門元)的商機,還可在2030年前支持8,700萬個工作崗位。而歐洲企業領袖集團(CLG Europe)利用宏觀經濟模型來評估和比較「綠色復甦」計劃及單靠削減稅收分別對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影響,發現前者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挽救歐盟200萬個工作崗位,並產生較長遠的就業機會增長,同時與疫情前相比,更可減少15%以上的碳排放。

「綠色復甦」不僅能重振經濟,更有助達成《巴黎協定》中減碳目標和修復環境,還可以創造巨大的就業機會。

面對疫情帶來的經濟挑戰,澳門特區政府也推出了「保就業、穩經濟、顧民生計劃」,向市民發放電子消費優惠及稅務減免等福利以刺激經濟。為增強澳門的經濟發展,兩年間推出的施政報告亦不斷強調推動經濟適度多元化,重點開拓大健康、現代金融、高新技術等新產業。但澳門的工作市場仍無可避免地受損;最近的總失業率相比疫情前提升了1.1%,造成多於一萬失業人口。

雖然施政報告及「二五規劃」中均有提及環境保護,但內容不如推動新產業的詳細(相對的投資,經濟財政範疇的措施也缺乏綠色的元素。澳門既有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又有經濟多元化的願景,為何不考慮將綠色措施合併經濟發展方向,建立本地的綠色工作市場?例如澳門可以加強發展綠色金融市場,為建築物的低碳和適應氣候變化的改造提供補貼,以及資助生態環境修復和潔淨等,都可以帶來許多就業機會。

筆者相信,只要特區政府也採取「綠色復甦」計劃,必定能在走出經濟危機的同時將澳門打造成生態美好的宜居家園。

伍靖楓 – 14/01/2022

(文章選自Plataforma平台, 連結:https://www.plataformamedia.com/zh-hant/2022/01/14/「綠色復甦」的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