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taforma平台文章

實現可持續的出行

澳門行政長官賀一誠早前表示澳門將會配合中國國家的減碳戰略,爭取在2030或之前實現碳達峰。隨即,澳門運輸工務司司長羅立文亦表示,澳門會比國家訂立的碳達峰及碳中和目標時間更早。然而,澳門特區政府目前亦未有對應的政策或計劃推出,距離碳達峰的目標仍然遙遠。

據澳門環保局的資料,現時澳門主要的溫室氣體排放源頭包括本地發電、陸上交通運輸和商業、家庭用戶及服務業的能源使用。要數澳門政府針對溫室氣體排放的工作最明顯的方面,就是陸路交通運輸。

推出環保車輛稅務優惠措施、訂立車用汽油及鉛油的標準、限制高污染車輛進口、資助社團及企業安裝柴油車尾氣處理裝置和要求巴士公司使用環保能源車輛等,都是澳門政府從交通運輸方面著手減少空氣污染及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

但隨著澳門的機動車輛數量上升,相關的碳排放亦持續增加。雖然在《澳門環境狀況報告2020》中並沒有公佈陸路交通運輸在溫室氣體排放中所佔分量的確實數字,但依照歷年的升/減幅數字計算,在2019年來自陸路交通運輸的排放量佔總量約30%,而且排放量自2012年亦增長了超過15%。從數據上看,澳門現行的政策及措施仍未足以降低交通運輸所生產的碳排放。

要實現真正的低碳出行,除了在車輛上的考量,其他牽涉到城市生活的方面亦很重要。以下筆者提出兩個在相關方面可以協助實現低碳的方法:

城市規劃中考慮可持續的移動性

移動性(mobility)考慮到人們為了健康的生活須達到的地點的過程中是否費時、能負擔及安全。比如在澳洲悉尼市的Sustainable Sydney 2030策略中就重點提及城市的可達性,以及打造一個以行人為主的城市。當中的措施包括:設計適合所有人的步行相關基礎設施及將以「以人為本」的方式設計新發展項目及市區重建區,以步行及騎單車為活動規劃的出發點。另一個例子是英國倫敦市的市長交通戰略,以「健康的街道」為主題,旨在減少人們對汽車的依賴,並圍繞步行、自行車和公共交通的使用來規劃城市。當城市設計是以人為本時,自然能吸引人們體驗環境,並且不必再依賴機動的方式出行,從而減少碳排放。

汽車的燃料效率標準

從能源汽車轉向電動汽車,是解決交通運輸排放的一個關鍵戰略。但由於推動新能源汽車並不容易(例:澳門目前只有1489輛電動車私家車,佔全澳私家車數量的13%),政策上需同時收緊傳統能源汽車的燃料效率及排放標準。最近美國的一份研究指出,在過去40年裡,透過輕型汽車的燃油效率改善,已節省了170億噸碳排放。為了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中國內地推出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重點補助續航里程更長、燃油效率更好和電池密度更高的車型。除此之外,汽車油耗量限值的強制性國家標準亦推動了汽車的節能減排。總結以上,減少所有汽車對環境的影響與增加新能源汽車數量同樣重要。

交通運輸雖然在總溫室氣體排放量中佔重沒有本地發電多,但它仍然是減碳措施關鍵的切入點。況且,在控制交通運輸的碳排放的同時亦能改善城市的宜居性,是一舉兩得且值得鑽研的政策議題。

伍靖楓 – 26/09/2021

(文章選自Plataforma平台, 連結:https://www.plataformamedia.com/zh-hant/2021/09/26/實現可持續的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