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的森林大火,讓6,200人流離失所,160間房屋付之一炬;非洲之角索馬里半島空前的旱災,威脅著2,000萬名居民的生活;澳大利亞的洪災,則造成了20億美元的損失,並奪走了22條寶貴性命……以上僅是2022年初以來,發生在世界各地悲劇,其都與全球氣候變化相關。
其中,「自然」既是氣候變化影響的「受害者」,又是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陣地」,而「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ature-based Solution, NbS)強調尊重自然規律,通過造林、加強農田管理、保護濕地、海洋等生態保護和生態修復、改善生態管理等實施路徑,提升大自然的服務功能,實現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提高應對氣候風險的能力。
NbS一詞最早由世界銀行在其2008年發佈的報告《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和適應:世界銀行投資中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中提出,強調生物多樣性保護對於適應與減緩氣候變化的重要性。2019年9月在紐約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是NbS發展歷程中的里程碑。此次峰會上,NbS被列入全球加速氣候行動的九大領域之一。
對澳門而言,一個NbS的典型例子便是紅樹林。紅樹林植物是熱帶,亞熱帶地區的隱蔽海岸潮間帶木本的植物群落,主要分佈於南北回歸線之間,而澳門的紅樹林則主要位於路氹濕地。澳門紅樹林除了是多種不同類型動植物群的家園,還能淨化空氣、海水,亦有強大吸收溫室氣體的能力(碳匯能力)。聯合國環境署(UNEP)指出,沿海濕地紅樹林存儲的碳比熱帶雨林多4倍有餘,能起到減緩氣候變化的作用;此外,紅樹林形成的天然屏障能夠抵御風暴潮和巨浪的衝擊,能有效保護澳門的海岸線,從而適應氣候變化。在某些沿岸地區,保育紅樹林更是抵御洪水的首選,因每千米紅樹林比造堤建壩便宜1,000倍。
因此,保育紅樹林,除了能保護生物多樣性,更能增加碳匯,同時提高抵御氣候變化的能力,是一種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的綜合手段,這也是NbS的「運用自然」來應對氣候變化的精妙之處。
除了保育紅樹林,澳門亦在造林、保護海洋生態等方面有NbS的相關潛力及發揮空間。《澳門特別行政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二個五年規劃(2021-2025年)》中提到特區政府將完成制定「長期減碳策略研究」;《澳門環境保護規劃(2021-2025)》亦提到特區政府將「強化濕地的養護工作」、「開展第二次澳門生態調查」。盼「長期減碳策略研究」中能採納NbS或相關概念,考慮保育生態與應對氣候變化之間的協同效應,更有效地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程浩生 Samson Cheng – 27/05/2022
(文章選自Plataforma平台, 連結: https://www.plataformamedia.com/zh-hant/2022/05/27/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nbs)與澳門/ )